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宗教与领土争端战争,涉及欧洲多国。1645年,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瑞典和法国作为新教联盟的重要成员,决定联合行动,以打破天主教同盟(主要由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国组成)在战场上的优势,特别是针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德国。
1645年初,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 II)率领精锐的瑞典军队,与法国军队在莱茵河畔会师。联军采取了一系列快速机动的战术,成功避开了敌军的主力,直捣德国心脏地带。古斯塔夫二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其创新的线性战术,使得瑞典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联军在1645年的主要胜利包括:在纽伦堡附近的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大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此役不仅展示了瑞典军队的战斗力,也极大地鼓舞了新教阵营的士气。此外,联军还成功占领了多处战略要地,如法兰克福,进一步削弱了天主教同盟的力量。
联军在军事行动中,不仅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还通过外交手段争取了更多盟友的支持,如荷兰和英国。这些国家提供了资金、物资和军事顾问,增强了联军的战斗力。同时,联军在占领区实施了一系列温和的政策,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减少了战争阻力。
尽管1645年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战争并未立即结束。联军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神圣罗马帝国及其盟友仍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决心。最终,战争的结束是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达成的,该和约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的正式结束,也确立了欧洲新的政治格局。
1645年瑞典与法国联军的军事行动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加速了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也促进了欧洲各国间的政治和宗教宽容。此外,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军事改革和战术创新,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欧洲军事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