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35年,虽然百年战争的直接冲突尚未全面展开,但这一年标志着法国与英格兰之间长达百年的敌对状态的序幕正式拉开。这场战争不仅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之一,也是英法两国政治、经济和领土争夺的集中体现。
百年战争的根源可追溯到中世纪早期,主要是英王在法国拥有大量领地的问题。自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英格兰国王便成为了法兰西王国众多领主之一,拥有包括诺曼底、阿基坦、加斯科涅等在内的广大领地。随着时间推移,法国王室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试图削弱英王在法国的影响力,而英王则坚持保护并扩张其在法国的权益。此外,法国王位继承问题也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1335年尚未爆发大规模战役,但战争的种子已悄然种下。真正的冲突始于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声称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这直接挑战了法国国王腓力六世(Philip VI)的权威。爱德华三世以此为借口,开始了一系列针对法国领地的军事行动,包括1340年的斯勒伊斯海战和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这些战役中英格兰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战争期间,英法两国经历了多次和谈与再战,领土争夺异常激烈。战争不仅限于陆战和海战,还包括了攻城战、劫掠、间谍活动等。战争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均未能彻底击败对方。
百年战争并非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结束,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条约逐渐平息。1453年,随着英军在卡斯蒂永战役的失败,英格兰在法国的势力范围大幅缩减,英法两国签订了《特鲁瓦条约》,百年战争才正式宣告结束。尽管战争结束,但英法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持续到近代。
百年战争对英法两国乃至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加速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增强了法国中央集权;对英格兰而言,战争促使英格兰更加依赖海上力量,为其后来的海上霸权奠定了基础。同时,战争也促进了军事技术、战术和武器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军事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