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卢卡奇(György Lukács),1885年4月13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他出身于一个犹太银行家家庭,父亲后来获得了贵族称号,这让他在年轻时便享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卢卡奇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他在年轻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04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并在此期间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积极参与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并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联系。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哲学研究和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
1920年代,卢卡奇开始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并与霍克海默、阿多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合作。他撰写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等著作,提出了著名的“物化”理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谋而合,使他在哲学界声名鹊起。
卢卡奇在1930年代被任命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并参与了匈牙利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制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事地下抵抗活动,战后担任匈牙利驻苏联大使。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论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地位,认为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并揭示了劳动概念在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理论地位。他的物化理论则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们将自己和他人都当作能交换的物品,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和分离。
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还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提出了克服物化的方法,包括反思物化根源、倡导批判性思考和重视自意识的培养与发展。这些思想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乔治·卢卡奇作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社会存在论和物化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不仅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供了理论启示,也为研究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尽管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并不如某些哲学家那样显赫,但他的贡献和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